但是,吴承恩给过我们很多事情的答案,可最后我们都弄清楚了,他的答案只是一种暗喻或者另有原因。
在殷温娇结局一事上,吴承恩给我们的答案其实是假的,她不可能死。
问题的关键在哪呢?安葬。
女儿死了,别人不葬,父母也会葬;
夫人死了,别人不葬,丈夫也会葬;
母亲死了,别人不葬,儿子也会葬。
可是,殷温娇死了,殷丞相、陈光蕊、陈江流都不曾葬过她。
这符合人伦常理吗?显然不符合。
即便找不到尸体,也会有个衣冠冢,可殷温娇什么都没有。
殷丞相、陈光蕊、陈江流等真要无情到如此程度,吴承恩真要如此宣扬不顾人伦常理的负能量,《西游记》也就不可能成为名著了。
所以说,殷温娇自尽不假,但没死。
殷温娇不能死,因为她有三个绝对不能死的原因。
1、功劳
陈江流是金蝉子转世,投胎的人家是陈家,殷温娇成为了他的母亲。
生陈江流的时候,殷温娇曾梦见仙人。
原著道:“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
古人求神仙,神仙有时看在凡人虔诚的份上出手相助,更何况神仙让凡人帮忙呢。
仅就这一点,殷温娇就不会死,她立下大功,通过地府轮藏把她转世到好人家这样的形式不足以表彰她的功劳。
最能表彰她功劳的做法是让她成为神仙,在天界任职。
2、唐僧肉
原著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此是白骨精看到唐僧的时候所想到的事情,吃唐僧肉可以长寿长生。
唐僧的母亲殷温娇,没吃到唐僧肉,但她曾咬下唐僧左脚上的小指,以为记验。
小指要么丢了,要么珍藏,但小指被咬破后的血,殷温娇咽了下去。
这样,也算是吃了“唐僧肉”,因为血肉都一样。
我们以前讨论过,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其实是假的,目的是为了让西牛贺洲众妖拼了命的去考验唐僧师徒。
此传言若为假,殷温娇“喝”过唐僧的血,也就不可能长生。
可是,为了让谎言更加的真实,殷温娇便不能死。
除去可以“长寿长生”,还能成太乙金仙。
原著道:“却说那怪绑在树上,咬牙恨齿道:几年家闻人说孙悟空神通广大,今日见他,果然话不虚传。那唐僧乃童身修行,一点元阳未泄,正欲拿他去配合,成太乙金仙,不知被此猴识破吾法,将他救去了。”(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怎样才能让众妖相信关于唐僧肉的传言为真呢?只能让曾经“喝”过唐僧血的殷温娇不死且成太乙金仙。
所以,佛教为了让谎言真实,绝对不会让她死,只能对凡人和她的亲属封锁她没死且成仙的消息,反之将她没死且成仙的消息透露给西牛贺洲众妖。
3、状元妻的身份
状元在古代是极少的,能成为状元的人,必定是不凡之人。
为了体现他们的不凡,古人认为状元是文曲星下凡。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文曲星为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状元不是凡人,状元妻自然也就不凡。
神话传说中不曾出现文曲星的夫人,所以文曲星下界之后的夫人都是玉皇大帝钦点的有福之人,亦或是天庭某位需要提拔的仙女,派她下界给文曲星当夫人,历练一下镀镀金,返回天庭升职加薪。
这样的人,能轻易死了吗?不能。
所以,殷温娇跟本不可能死。
自尽,只是殷温娇走向另一种人生状态的方式而已。
殷温娇的自尽,三尺白绫上吊还是投河自尽呢?
吴承恩没说,但通过没写下葬来看,定是投河自尽,连尸体都找不到,否则故事难以说通,更不符合人伦常理,更不能让尸体烂在那里。
投河自尽,殷温娇在丈夫没有复生之前就曾那样做过。
原著道:“却说殷小姐哭奠丈夫一番,又欲将身赴水而死,慌得玄奘拚命扯住。正在仓皇之际,忽见水面上一个死尸浮来,靠近江岸之旁。小姐忙向前认看,认得是丈夫的尸首,一发嚎啕大哭不已。”(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
这条河是什么河?
洪江。
陈光蕊先前买下且放生的金色鲤鱼就是洪江的龙王,这才有了陈光蕊被龙王救下报恩一事,也才能复活。
殷温娇也是在这条河里自尽,龙王照样可以救下她,然后将她交给天庭。
之后,殷温娇定会因立功被安排在某处为神。
殷温娇是好人,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她都是好人,吴承恩只会让好人成神,不会让好人死了了事。
当然,神仙还会通过一些手段让下界百姓尊殷温娇为神,这样她更能名正言顺的成为神仙了。
状元郎陈家,一家三口皆不凡,陈光蕊是文曲星下界的状元郎、殷温娇是玉帝钦点的文曲星夫人、陈江流是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
他们身边的人也都是不凡的,唐王李世民是天之子;殷温娇之父能成为丞相,说明也是某星宿下界;法明长老有资格成为金蝉子的师父且有能力培养出旃檀功德佛陈江流,说明他是佛教某位佛的化身;文曲星能投胎到陈光蕊之母腹中,说明她也是福厚之人等等。
为了陈江流后来成为唐僧,吴承恩安排了这么多仙佛做“配角”,写出了那么多曲折动人的故事,不愧是史上独一无二的大作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