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肌:如何用功能性产品突围电商
从独立B2C到淘宝,瓷肌如何实现快速增长?
在公众印象中,瓷肌因“赚钱能力强”而备受关注,更曾被称为“华南除唯品会外最赚钱的电商”。2012年,仅靠官网和自有平台,瓷肌年销售额达8亿元,成为当时直营化妆品领域的领先者[k]。同年,其淘宝旗舰店也开始发力运营,迅速打开市场[k]。
短短两年内,原本依赖独立B2C、品牌知名度不高的瓷肌,成功在淘宝站稳脚跟,并频繁进入电商从业者视野:年利润达2亿元、赞助大型选秀节目、传出上市消息、计划进军影视等,引发广泛关注[k]。
那么,立志打造“中国第一药妆”的瓷肌,为何能快速崛起?
聚焦功能性化妆品,实现单点突破
进入中国化妆品直营B2C市场时,正值行业爆发期,年流水已超200亿元,但尚未出现龙头企业[k]。瓷肌高级运营经理指出,市场乱象包括假货泛滥、资质不全、研发投入不足,而传统品牌尚未布局线上,为新兴电商提供了机会[k]。
为此,瓷肌选择以“功能性产品”为突破口,主攻祛痘、祛斑等强需求品类[k]。这种定位既能避免与国际大牌在日常护肤领域的正面竞争,又因消费者需求迫切,市场启动更快[k]。2013年秋季,网传瓷肌祛痘产品销量超越比度克,成为淘宝祛痘类目第一品牌[k]。
市场成功后,瓷肌并未局限于单一品类。“如果资源有限,我们只做单品类”,但公司早已筹备多品类扩张[k]。其方向明确:专注药妆领域,“目前中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全品类正规药妆品牌”,这正是瓷肌的机会所在[k]。
无自有工厂,靠国际合作保障品质
面对业内对“无工厂”的质疑,瓷肌认为这并非短板[k]。高级运营经理表示,多数国际大牌也无自有工厂,拥有工厂反而可能限制规模扩张[k]。瓷肌将资金用于与国外知名厂商合作,原料坚持进口,生产模式从代工升级为联合研发,并在海外设立分公司[k]。
国内“药妆”概念模糊,瓷肌选择专柜而非药店
业内常言“国内无药妆”,因中国缺乏真正符合国际标准的药妆体系:即拥有药妆批号、在药店销售、由制药企业生产、含药用成分并具医学背景[k]。而国内药店多销售外用药品,非严格意义上的药妆[k]。
尽管如此,功能性化妆品在国内已逐渐被视为“药妆”的代名词[k]。瓷肌虽定位药妆,但销售渠道不在药店[k]。公司曾尝试药店路线,因市场反馈不佳而终止[k]。目前计划在线下开设专柜,延续专营模式[k]。
功能性化妆品在监管上要求更高,如祛斑、防脱等品类需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审批更严,形成行业门槛[k]。瓷肌强调产品品质,原料、生产线、包装均采用国际标准[k]。例如,2014年新品包装材料从法国进口,因国产塑料或玻璃在密封性、酸碱平衡方面难以满足祛痘产品对菌群控制的高要求[k]。
运营模式揭秘:站群与流量获取
关于瓷肌早期独立B2C盈利模式,业内普遍提及“站群”策略[k]。有业内人士透露,其关键在于“站群、牛皮癣广告、客服”三大要素[k]。通过操作多个网站并导流至主站,提升搜索排名和流量转化,这一模式在保健品、减肥产品中也较为常见[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