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玛那修道院

分类: 365体育官方app 发布时间: 2025-08-24 09:08:48
作者: admin 阅读: 2991 | 点赞: 464
拉玛那修道院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或其章节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15年5月1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拉玛那修道院"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24年3月25日)翻译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语言,也可能使用了机器翻译。请协助翻译本条目或重新编写,并注意避免翻译腔的问题。明显拙劣的翻译请改挂{{d|G13}}提交删除。

拉玛那修道院入口

拉玛那修道院或道场 (Sri Ramanasramam 或 Sri Ramana Ashram),为印度近代圣者拉玛那·马哈希进入涅槃之前于公元1922年至1950年间的停留处,位处以湿婆神的化身闻名的圣炬山 (Holy Arunachala Hill)的山脚下、泰米尔纳德邦蒂鲁瓦纳马莱以西,每年有数百万的求道者来此达显(Darshan),感受圣者马哈希的临在并获得祝福。他的三摩地 (梵文Samadhi,意指圣者的陵墓) 持续吸引全世界各地的求道者前来朝圣。[1]

历史[编辑]

拉玛那·马哈希

拉玛那修道院是围绕着圣者拉玛那·马哈希母亲Alagammal[2]的三摩地逐步扩建为现今的规模。最初只有一间小茅屋。到了1924年又搭起了另两间,一间在陵墓的对面,一间在北面。

最初一批西方访客包括1931年到访的英国作家Paul Brunton(英语:Paul Brunton),幸得他撰写的《印度寻秘之旅:在印度遇见马哈希》(1934)[3]及《秘径》[4],西方世界始能认识拉玛那·马哈希之名。此外,1938年拜访修道院的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分别之后便以拉玛那·马哈希为1944年畅销小说《剃刀边缘》中神人Shri Ganesha的范型。[5][6]其他访客尚有斯瓦米·希瓦南达(英语:Sivananda)、尤迦南达、[7] Alfred Sorensen(英语:Alfred Sorensen) (Sunyata)及为无为(英语:Wei Wu Wei)。[8]

Arthur Osborne(英语:Arthur_Osborne_(writer))在修道院待了20年,为修道院编纂刊物《山径》,并撰写了数本跟拉玛那及其教诲有关的书。Mouni Sadhu(英语:Mouni Sadhu)于1949年来访,他在修道院待了数月之久。[9]David Godman(英语:David Godman)于1976年来访修道院,自那时起便编写了14本关乎拉玛那主题的书。他持续住在修道院附近。

拉玛那的胞弟,Niranjananda斯瓦米于1916年偕同母亲搬到修道院,并在那里度过余生,负责管理修道院。Niranjananda斯瓦米的儿子、孙子皆在修道院担任要职,继续以奉献服务的精神照管修道院。[10]

参见[编辑]

拉玛那·马哈希

圣炬山

注记[编辑]

^ 拉玛那修道院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7-21.蒂鲁瓦纳马莱网站。

^ 卒于1922年五月19日

^ 原题A Search in Secret Ind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暂译,原题The Secret Path

^ Zaleski, p. 219

^ 來自東方的承諾. Mint (newspaper)(英语:Mint (newspaper)). 2008-05-17.

^ Yogananda , p. 384

^ Sri Ramanasramam histor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0-03-10.

^ Mouni Sadhu,《那些伟大和平的日子》二版,1957年G Allen and Unwin出版

^ Osborne, p. 119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拉玛那修道院

拉玛那修道院官网

拉玛那修道院地图标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马哈希社群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