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此景,评论区也“炸”了,大家羡慕的不得了!
有网友评论:啥木头啊,我要买一根放大门口~
不过也有人担心:“野生的木耳能吃吗?会不会有毒?”
更是有人说:“天然的不好吃,味道还得是人工培育的。”
不过,评论区可不乏经验富足的小伙伴:
——“榆木、槐木、椴木上都容易长木耳,香椿木头上也还行,臭椿树上长的极难吃!”
——“构树、柳树上也挺容易长的,尤其是刚下过雨之后长出的木耳做鸡蛋汤,太鲜美了!”
——“回家找棵白杨树,放在阴暗的地方,多浇水保持湿度,一段时间就长出来了。”
——“我小时候也特爱吃雨后自己生的木耳,纯天然的味道特别好。”
——“小时候家附近有个木厂,里面堆满了各种超大的木头,夏天只要下雨,就打着伞去里面找木耳,采满一袋子赶紧回家让老妈给炒了吃,那种经历到现在还忘不掉呢。”
——“小时候家里有堆木头,一下雨就长木耳,老妈警告我们不能摘,说是有毒,其实,我偷偷摘过好几次让奶奶给我炒鸡蛋吃了。”
……
看着评论区里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从满满的童年回忆到对野生木耳安全性的争论,再到跃跃欲试想自己种点尝尝的冲动,真是既暖心又热闹!
不过,热闹归热闹,安全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一、雨后冒出来的野生木耳,到底能不能吃?
其实,木耳本身是“清白”的: 我们常吃的黑木耳、毛木耳等,它们本身并不是有毒菌类。
像评论区里大家提到的在榆木、槐木、椴木、柳木上长的,通常就是这些可食用品种。
不过,采食野生木耳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朽木上长的真菌种类繁多,有些长相和木耳相似的菌类可能有毒,尤其是颜色特别鲜艳,比如红色的、黄色的,或者形态特别怪异的,千万别采。
或者是野外有些木头,可能被农药、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污染过,再长出来的木耳,吃了身体肯定会有不良反应。
另外,新鲜的木耳中,有一种叫“卟啉”的物质,如果生吃,或者木耳没有完全熟透,吃多了后会有过敏反应。
再说了,雨后的木耳长得快,烂的也快,如果采摘不及时,或者存放不妥当,滋生了细菌,那吃完极有可能会拉肚子。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如果想吃野生的木耳,一定要100%确认是可食用的木耳品种,且生长环境也是安全的。
采摘后,先在阳光下晒干,然后再泡发、清洗、煮熟后食用,这样就会安全多了。
二、想安全地在家种点木耳,有啥简单靠谱的方法?
上面有网友已经给了方法了,找一截容易长木耳的树木,比如椴木、榆木、柳木等,自己再动动手,吃上亲手种的木耳,不成问题。
可别指望木耳能淋一淋雨或者撒撒水就长木耳,得有菌种才行,可以去网上搜“木耳种植菌包”即可。
01、木头处理
如果是新砍的湿木头,放在阴凉通风处晾晒10-15天,让木头“发汗”,降低些水分,利于菌种定植;
如果是干木头,使用前需要充分浸泡1-2天,让它吸足水分,捞起来沥干表面水分再用。
在木头表面均匀地钻出种植孔。孔深约1.5-2厘米,孔直径8-10毫米。孔与孔之间横向和纵向都间隔10-15厘米左右,像棋盘格一样。
02、塞菌种
把买来的菌种快紧密地塞进钻好的孔里,塞满塞实,稍微冒出孔口一点也没关系。
03、封口
用融化的封口蜡严密地涂抹在接种孔上,把菌种完全盖住封好。就像给孔洞盖了个密封小盖子。
04、发菌
把接种好的木头堆叠或直立放置在避光、温暖、潮湿地方,比如家里的背阴角落、车库里、或者室外搭个小棚子遮阴挡雨。
保持环境湿度是关键!经常用喷壶向地面和周围空气喷水,感觉环境潮乎乎的就行。
05、出耳
当你看到木头表面开始出现小小的、黑色的、凸起的“耳芽”时,继续保持潮湿环境,保证良好的通风,散射光有利于木耳长得更黑更厚实。
06、采收
当木耳的“小耳朵”长大、舒展、边缘还微微内卷、摸起来厚实有弹性时,就是最佳采收期。
采完一批后,停止喷水几天,让木头和菌丝稍微“休息”一下,同时让采摘的伤口愈合。
然后继续喷水保湿,过段时间又能长出第二茬、第三茬木耳了,一根管理得当的木头,可以收获好几年呢。
收获的新鲜木耳,同样建议先充分晒干储存,晒干后几乎可以无限期保存。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心动就不如心动起来吧!
本期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感谢阅读,下期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