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故事得要从上面这个塔说起,@塔里 葬的是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者——道士王圆箓,正是他,将藏经洞中的四万多卷经书卖给了西方列强,成为@中国 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也正是他,用经文卖得的钱款清扫洞窟、将莫高窟修建成了现在的规模,其中也包括莫高窟的标志——九层楼(当时是三层楼)。在他的墓前驻足,感叹功过是非,一切都归于尘土。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7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敦煌 ,此时,太@阳西 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只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夕阳映照的沙漠奇景感动了,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于是乐尊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以后人们陆续修建,历经东晋、前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佛门弟子、达官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经过十几个世纪的努力,先后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
这是其他道士或僧侣的塔
远处还有好多,能长眠于此也是一种幸运
胡杨林
@敦煌 的标志——飞天
在我国有四大石窟,@山西 @大同 的云岗石窟,@河南 @洛阳 的@龙门石窟 ,@甘肃 @天水 的麦积山石窟和@敦煌 的莫高窟,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 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4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有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中国 、古@印度 、古@埃及 、@古巴 比伦,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艺术全部汇聚在这里,看了@敦煌 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的第96窟,人们习惯上称“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楼高45米,从下面只能看到七层,还有两层小塔只能从高处才能看到,里边供奉的是世界第四大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弥勒 @菩萨 的造像。这座大佛记载的修建年代为唐朝年间,所以@弥勒 @菩萨 的造像非常丰盈圆润,典型的唐代风格。据说当时武则天当政,为了让巩固自己的帝位,就对民间宣扬自己是@弥勒 @菩萨 的化身,所以当时的造像我们如今看起来还能发现有很多女性特征,这就是当时时代背景所影响的(当然内部严禁拍照,所有就没有留影像了)
九层楼前留影
莫高窟之不得不看(上)(2011-08-30
参观莫高窟,需要20—30人一组,由一个导游带队,戴上耳麦进入参观,往往第一个组进去了,后面几组人要在外面等上个十几分钟。下面将介绍进入莫高窟后不得不看的几样宝贝。(由于不能拍照,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莫高窟的标志九层楼,也就是莫高窟的第96窟,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弥勒 @菩萨 造像,也是@中国 第三大佛(第一位@乐山 大佛高71米,第二位@四川 @荣县 大佛高52米,莫高窟北大像位居第三34.5米。)
这座大佛记载的修建年代为唐朝年间,所以@弥勒 @菩萨 的造像非常丰盈圆润,典型的唐代风格。据说当时武则天当政,为了让巩固自己的帝位,就对民间宣扬自己是@弥勒 @菩萨 的化身,所以当时的造像我们如今看起来还能发现有很多女性特征,这就是当时时代背景所影响的。
莫高窟的第二大佛,南大像,高26米,在130窟内。由于大佛头部离地面较远,古代工匠将其塑得比较大,超过了人体正常比例,再加上头部的洞窟前面开了个窗,使得在20米以下抬头仰视的人,也能清晰地看清楚佛的五官轮廓。此外,搭于左膝上的左手造型也细腻圆润,富有质感。
莫高窟148窟的卧佛,长14.7米,也是莫高窟不得不看的一个窟,它完成于公元776年唐朝时期。佛陀的肉身虽已入灭,但精神却达到了一种不生不死,永不轮回的境界,这也是佛教徒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敦煌 还有一个必看的,就是无处不在的飞天,基本上都在壁画上,有几厘米大的,也有2米大的,造型多变。
(Array) 这是藻井,就是房顶的中间,可以看见四处画满了飞天,仿佛在天宫畅游。
这个是飞天中最著名的一个造型——反弹琵琶
(Array) 反弹琵琶的飞天,后来被作为@敦煌 市的标志,树立在@敦煌 市的市中心。
各种各样的飞天造型(当然这些可不是文物)
接下去我们再来看一些壁画吧,@敦煌 文化博大精深,这里只能是蜻蜓点水了。这是57窟南壁@菩萨 与弟子
217窟北窟@菩萨
217窟南壁
(Array) 432窟中心柱
北魏三佛说法图
@敦煌 321窟凭栏天女与飞天
多层壁画,因为后来的人发现窟都被用完了,只能覆盖掉原来窟中的壁画,最多可达三层。
各国贵族王子
此外还有一幅令我印象深刻的壁画,绘着十二星座的,比西方十二星座的出现要早200多年,所以说,十二星座源于东方还是西方,还是一个问号,当然由于不允许拍照,不能和大家分享了。 莫高窟还有一个不可不看,也就是闻名于世的藏经洞,请大家继续等待更新……
莫高窟之不得不看(下)(2011-08-30)
莫高窟的藏经洞必须单独开一篇介绍,第17窟。当你站在洞窟门前,望着这小小的石室,定会思绪万千,满腹狐疑。里面曾经堆置的50000卷震惊中外学术界的经卷、遗书,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由于何种原因存放的?何时将洞门封住,轻松地抹上泥皮,绘上了壁画。
藏经洞莫高窟'藏经洞是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900年6月22日)被@敦煌 莫高窟主持王道士(王圆箓)发现的,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些珍贵文献用多种文字记载,有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康居文等,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古代博物馆。1907年斯坦因第一次来到莫高窟之时,王道士已伴随藏经洞又度过了7个春秋。在这7年中,除官员拿走部分经卷外,王道士对藏经洞看守得很紧,散失的卷子很少。斯坦因为了看到日夜盼望的藏经洞,想了很多办法接近王道士,但王道士避而不见,弄得斯坦因束手无策。后来他了解到王对唐玄奘非常崇拜,便把自己装扮成唐玄奘的信奉者,并欺骗王圆箓,说他是沿着唐玄奘西天取经的路来的,这一招很灵,是宗教信仰把他们的思想沟通了,所不同的是,王道士是一个真诚的信奉者,而斯坦因显然只是为了达到骗取藏经的目的。
据分析,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坦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矛盾,极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了步。按理说,斯坦因走后就应该引起@中国 人的重视,尤其应该引起官方的注意。然而,@中国 的官方毫不在意。官方的态度使王道士更加放心地可以随意出售藏经洞的文物。1908年@法国 的汉学家伯希和来到了莫高窟,从王道士手中卖走6400余件写本。由于伯希和精通汉文,所以他挑选的卷子更有价值。伯希和将这些遗物运往@法国 时,在@北京 将其部分卷子装裱,并且在六国饭店展览了这些文物。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敦煌 ,又从王道士手中买走经卷620多件,装满了5大箱。在此期间,@日本 的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的鄂登堡,@美国 的华尔纳等人先后从莫高窟买走了不同数量的经卷。这些人如此行事,也从来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盗窃
从此,列强国家的文化间谍打着探险考古的幌子,纷纷来到了@敦煌 盗窃历史文物。几年工夫,一批批价值@连城 、堪称国宝的绢画、麻布画、木版画、经文以及各种文字的手写本,均流失到了海外。在我国有志之士的再三敦促下,清政府才将剩余部分的文物解送入京,妥为保管。列强国家的文化间谍见@敦煌 莫高窟能随意带走的文物没有了,便把目标转向了洞窟内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画。 但是到
华尔纳
华尔纳来到莫高窟时,王道士的心情与做法就完全不一样了。@北京 大学的陈万里先生在他随华尔纳第二次赴@敦煌 “考古”的《西行日记》中有相关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窥知一二,他在1925年5月10日记到:“翟荫君在@肃州 复新雇一周姓木匠,同人咸呼之为老周。老周前年曾随华尔纳、翟荫二君赴@肃州 北黑城子及@敦煌 佣工数月。今日告我华尔纳君在@敦煌 千佛洞勾留七日,予道士银七十两,作为布施。华经洋布和树胶粘去壁画得二十余幅,装运赴京,周之助力独多,特附记于此。”当时藏经洞已空空如也,王道士手中的存货也早已销售一空,华尔纳便转移目标,盯上了莫高窟洞窟中的壁画和彩塑,他给王道士一点小礼物,施舍一点银钱,王道士就对华尔纳粘贴破坏壁画和搬走彩塑视而不见,一点点也不心疼,是怀他所倡导的修补佛窟、推沙扫窟,并不断以保护千佛洞而向老百姓化缘的行为完全背离,因为华尔的行为完全是破坏的强盗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与情形上来讲是与其它各西方盗宝者有所区别。华尔纳在第二次的考察计划中就有整窟的搬迁计划,甚至想让莫高窟成为空洞,毫无价值,其狼子野心可谓昭然,强盗的咀脸也挣狞可恶。王道士居然仍对此可以熟视无睹。
由于藏经洞封闭了近千年,@敦煌 学专家、学者钻进浩如烟海的@敦煌 遗书资料中仔细地查阅,从未找到解谜的文字记载,只好另辟途径,根据其他历史资料进行推断,提出了多种假说,试图解开这个千古之谜。主要说法有这样几种:
一、避难说
认为这么多经卷和遗书被藏于石室中被封闭,是莫高窟的僧人为躲避战乱,使经卷遗书免于战火而存放的。这种说法最早,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但在具体封闭时间上又各不相同。最有代表性、较普遍的说法是,宋初西夏人占领@敦煌 之前,千佛洞下寺的僧人为躲避战乱,临走前便把经卷、佛像、杂书等藏入洞内封闭。待战乱过后再回来启用。谁知这些僧人一去不返,杳无音讯,此洞便成为无人知晓的秘密。 又有一种说法把封闭时间定为宋绍圣年间(1094~1098年),认为藏经洞的封闭与伊斯兰教的东传有关。当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哈拉汗王朝向宋朝要求出兵攻打西夏。宋朝表示赞同。这一消息传到@敦煌 ,佛教徒们惊慌失措,恐惧万分,便采取保护措施,将千佛洞的经卷、佛像、文书全部集中堆放过石室封闭,免受其害。 还有宋皇佑之后(1049年)说,曹氏封闭说,元初说,元明之际说等,均为逃避战乱说。
二、废弃说
认为这些经卷遗书都是当时@敦煌 僧众抛弃无用的废品。因佛经众多,为尊重佛法佛典,这些用过的经品既不能丢弃,也不能烧毁,只好用这个石室封存起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逃避战乱的说法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这是因为藏经洞内没有整部大藏经和其他珍贵物品,大多是残卷断篇,夹有不少疑伪经,甚至还有不少错抄的废卷和涂鸦之杂写,乃至作废的文书与过时的契约等等。在藏经洞封闭时,即曹宗寿当政时期(1002~1014年),@敦煌 僧侣已向内地请求配齐了大藏经。并向朝廷乞求到一部金银字大藏经,还有锦帙包裹、金字题头的《大般若经》。如果是避难,那么这些珍贵的东西理所当然应该珍藏于石室中。为什么整部大藏经没有被收藏反而收藏的是残经破卷?因此,其真正的原因并不是为了避难,而是这些东西在当时实在没有实用价值被废弃了。
藏经洞中找出的书卷(在边上博物馆里拍的照片)
原来堆积如山的书卷,被外国人拿走了……
被外国人粘下来的壁画
外国人在莫高窟的场景
九层楼原来的样子
接下去我们去的是莫高窟博物馆,博物馆按原窟比例大小仿制了好几间有代表性的洞窟,可以让你清楚地看到莫高窟原来色彩鲜艳的样子。
第217窟
第217窟南壁
第217窟千佛
第285窟,西魏,壁上绘七佛说法图和供养人像
285窟小龛内的禅僧像
413窟,隋朝
413窟佛像
还原艳丽的壁画1
还原艳丽的壁画2
还原艳丽的千佛壁画
第275窟,坐于@狮子 座上的@弥勒 交脚像
第275窟侧壁
这个不知道是哪个窟了
这也不知道是哪位@菩萨 ,但是有@希腊 风哦